伊斯兰拓疆之战的目的

伊斯兰拓疆之战的目的是征服、奢华及掠夺各民族人民的 财富吗? 那些既不知道伊斯兰教义教律, 也不明白伊斯兰基本 原则和宗旨的人, 也许会有这种想法, 会接受这种建立在纯粹的 唯物观点之上的推测。事实上, 安拉的使者 (愿主福安之) 在宣 教之初, 他的族人就与他讨价还价, 许诺权财及其它享受, 在常 人看来这是今世享乐和最高的人生追求: 如果他想要权力, 他们 就推举他为最高首领;如果他想要女色, 他们就把古莱氏的佳 丽送他为妻为妾;如果他想要金钱, 他们就满足他的要求, 条件 是他要放弃他的宣传。他们认为新的宗教亵渎了他们的神灵,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地位。面对常人惊羡不已的财富, 使者 的回答却是: “以安拉发誓, 假如他们把太阳放在我的右手, 把 月亮放在我的左手, 让我放弃我的事业, 我也绝不会妥协, 要么 安拉使这一事业大获全胜, 要么我以身殉教。”

假如他是妄言者, 或说谎者, 或具有世俗野心和追求物质享 受的人, 那么, 他一定会抓住这次讨价还价的机会, 因为这些就 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。

后来, 安拉使他获得胜利, 他立刻给各国国王和各地区的 首领遣使传书, 号召他们信仰伊斯兰, 并告知他们所拥有的国 权和掌握的一切仍旧属于他们。比如, 他给罗马皇帝希拉克略 的信中说: “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尊名。穆罕默德——安拉的 使者给罗马大帝希拉克略的信。愿安拉赐予遵循正道的人平 安。之后, 我以伊斯兰的宣传号召你, 你归信你就得平安, 你归 信安拉就给你加倍的报酬;如果你回避, 你将承担全部百姓的 罪责。‘你说: 信奉天经的人啊!你们来吧, 让我们共同遵守 一种双方认为公平的信条: 我们大家只崇拜安拉, 不以任何物 配他, 除安拉外, 不以同类为主宰。如果他们背弃这种信条, 那 么, 你们说: 请你们作证我们是归顺的人。 (3: 64) ’” (布哈 里、穆斯林辑录)

  • 圣们弟子艾奈斯 (愿主喜悦之) 说: “只要有人因伊斯兰 而向安拉的使者 (愿主福安之) 要任何东西, 他都会满足之。 一个人来到使者跟前讨要, 使者就给他两山之间的羊群。于是, 这个人回到他的族人那里说: ‘族人啊!你们归信吧!的确穆 罕默德慷慨给予, 不畏穷困。’”艾奈斯说: “如果一个人曾 因为今世的利益而归信了伊斯兰, 但在归信后, 伊斯兰便成为比 今世的一切更令他喜爱的。’”
    (穆斯林辑录)

  • 一天, 圣门弟子欧麦尔来到使者跟前, 他环顾使者的卧 室, 只发现了一张枣椰叶织成的席子, 使者就躺在上面, 他的身 体的一侧留下了席子的痕迹;他看到使者家里的所有: 一个容 器里只盛着一升 (沙阿) 大麦, 容器旁边有一个木桩, 木桩上面 挂着一个旧皮袋。这就是他所拥有的东西, 而那时已经有超过 一半的阿拉伯人顺服他。当欧麦尔目睹这一切之后, 情不自禁, 热泪盈眶。使者 (愿主福安之) 问他: “欧麦尔, 你为什么哭啊? ”他说: “我怎么不哭? 罗马和波斯皇帝享受着今世的荣华富 贵, 过着舒适安逸的帝王生活,而安拉的使者仅拥有着我所见 到的这点东西。” 使者 (愿主福安之) 对他说: “欧麦尔啊! 这是罗马皇帝和波斯皇帝今世的福分,而在后世只归于我们 与他们无缘,你难道不愉悦吗?”

  • 然后, 让我们看一看安拉的使者 (愿主福安之) 归真后留 下了什么? 阿穆尔•哈里斯 (愿主喜悦之) 说: “安拉的使者在归 真的时候, 没留下一个金币和银币, 也没留下一个奴仆和奴婢, 更没留下任何东西, 惟有他的一匹白骡子、一把宝剑和一块已 施舍的土地。” (布哈里辑录) 他归真之时, 他的一副盔甲还被 抵押在一位犹太人那里, 那是他为了换取家人的一点口粮—— 一升 (沙阿) 大麦!这就是使者穆罕默德 (愿主福安之) , 他清贫 至此, 哪来的喜爱今世和喜爱财富呢!? 欧麦尔•本•罕塔布——使者 (愿主福安之) 的第二任哈里 发——的时代, 伊斯兰疆域广阔, 但他常常饥饿辘辘, 对此他说 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: “肚腹啊!不管你饥肠辘辘与否, 以 安拉发誓!我绝对不会满足你的欲望, 除非穆斯林大众不再饥
  • 饿!”

  • 吴侯德战役之日, 先知 (愿主福安之) 在作战时说道: “ 你们去追求那与天地同宽的乐园吧!”阿米勒•本•罕玛目 (愿 主喜悦之) 听到了此话, 便问: “安拉的使者啊!与天地同宽 的乐园吗? ”使者说: “是的, ” 他说: “好极了!好极了!” 安拉的使者说: “你为什么说:‘好极了, 好极了’? ”他说: “安拉的使者啊!以安拉发誓, 我只是希望成为乐园的居民之 一。”使者说: “你确实是乐园的居民之一。”于是, 他从他 的袋子里取出一些枣, 吃了其中的几颗, 然后说: “如果我活着, 我还会贪恋这些枣, 那样的话, 生命太长。”于是, 他扔掉手中 剩余的枣子, 冲向敌人直至杀身成仁。”
    (穆斯林辑录)

  • 如果早期的穆斯林是为了财富而战的话, 那么拓疆战 役带给他们的战利品足以使他们及他们的后人过上安逸的生 活。但是他们并没有去享受生活, 而是选择勒紧裤带继续战斗, 因为开拓战役目标是传达安拉的宗教, 把这一信仰传达给所有 的人, 绝不是侵占被征服地的土地和财富。最能清楚说明这一 点是: 他们每占领一地, 必先让当地统治者自行抉择: 要么归信 伊斯兰, 享受穆斯林应享的一切权利, 恪尽穆斯林应尽的一切义 务, 穆斯林军队即刻撤离所占领的地区, 不再进攻;如果他们不 愿意皈依伊斯兰, 那么他们可以选择交纳人丁税。人丁税是伊 斯兰政府向辖区非穆斯林民众征收的象征性的赋税, 其目的就 是为了保护他们的权利及安全, 数量极少, 与穆斯林每年的必尽 义务——天课相比较要少很多。如果他们归顺伊斯兰政府,穆 斯林军队不再进攻;如果他们拒绝交纳人丁税, 那么,穆斯林 军队才可以发起进攻, 武力征服之。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传达 安拉的宗教, 因为当人们接触并了解了伊斯兰的时候, 才有可能 归信它,而对那些阻挠伊斯兰传播的人,穆斯林必然以战争 讨伐他们。
  • 穆斯林最声名卓著的开拓将军哈立德•本•沃立德, 指挥 过上百次战争, 无论是在归信伊斯兰前还是在归信伊斯兰后, 没 有一次失败的记录, 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, 但在他归真之时, 他拥有的全部财产仅是一匹马、一把剑和一个侍者!想想吧, 贪图今世、追求财富的人, 你们怎样解释贪婪的行为!?

  • 圣门弟子闪达德•本•哈迪 (愿主喜悦之) 传述也有力证 明, 早期穆斯林出生入死、血洒疆场只是为了传达安拉的宗 教。闪达德说: “一位游牧人来见安拉的使者, 随后归信了伊 斯兰, 之后说道: ‘安拉的使者啊!我要和你一道迁徙’, 于是 先知便将他嘱托给他的一些圣门弟子。嗣后发生了一场战争, 穆斯林在此次战役中缴获了一些战利品。先知将战利品分配 给他的弟子们, 也给这个游牧人分了一份。他问道: ‘这是什 么? ’先知说: ‘我分给你份子。’游牧人说: ‘我向你宣誓 效忠不是为了这个, 我跟随你是要一支箭射中我这里 (他用手 指着他的喉咙) , 我成为烈士而入乐园。’先知 (愿主福安之) 说: ‘如果你对安拉诚实, 安拉会让你如愿以偿的。’时隔不 久, 他们再次与敌作战。他被抬到使者 (愿主福安之) 那里, 一 支敌箭正好射中了他曾指的那个部位, 使者说: ‘他就是那个 人吗?’人们说: ‘正是那人。’于是使者说: ‘他忠贞于安拉, 安拉便使他如愿。’然后先知用自己的外袍给他做了尸衣, 亲 自给他站了殡礼, 并在殡礼中说道: ‘主啊!这是你的仆人, 他 为你的道路而出征并杀身成仁, 我是他的见证者。’” (奈萨仪辑录)
  • 伊斯兰历史书籍记录了早期穆斯林淡薄今世浮华的很 多例子, 他们的目的和要务是将安拉的宗教传达给世人, 以期获 得安拉的奖赏, 正如使者 (愿主福安之) 所说: “安拉通过你引 导一个人走向正道, 胜于你获得一峰价值连城的红毛骆驼。”

  • 而且, 他们中因加入这个宗教而损失了钱财、丢失了面 子甚至权力者比比皆是, 他们要么面临亲友的叛离, 要么因忙 于宣教事业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业。在“尼哈万德”战役中, 我们看到伟大的圣门弟子努尔曼•本•穆格里在战前说道: “主 啊!求你使你的宗教强大, 援助你的仆人, 使努尔曼成为今天的 第一位烈士;主啊!今日, 我求你以彰显着伊斯兰尊严的光复使 我愉悦……”这是在追求今世的享乐吗?!

让我们听听亚历山大国王的使者们的赞叹。当他们从正在 封锁巴比伦堡垒的穆斯林将领阿穆尔•本•阿绥那里归来时, 他 们说: “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民族: 他们视死如归, 谦虚谨慎, 淡 薄今世, 席地而卧, 他们的长官如同其中的普通一员, 他们彼此 平等, 分不出谁是长辈, 谁是晚辈, 谁是主人, 谁是奴隶……” 对 此, 托马斯•卡莱尔在其著作《论英雄、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 雄业绩》一书中反驳伊斯兰以武力与宝剑传播的谬论, 他写道: “他们说: ‘这个宗教 (伊斯兰) 如果没有宝剑, 就不会传播, ’ 可是, 是什么因素导致‘用宝剑’的呢? 那就是这个宗教本身 的力量, 它就是真理。新的见解首先在一个人的头脑中产生, 他认为他只是一个人, 而他的对面却是整个世界, 当这个个体拿 起宝剑在整个世界面前争取自己的一点生存空间的时候, 指主 发誓!主是不会弃绝他的。我认为, 不管怎样, 只要是真理, 它 自会传播, 也应当传播,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手段。难道你们没 看见基督教有时并不反对使用武器吗? 查理曼大帝对撒克逊人 的所为足够说明这点。我并不在意真理靠宝剑、或语言、或 其它任何媒介来传播。我们应该让事实通过演讲、报纸和烈 火来壮大势力!让事实以它自己的手脚去全力以赴地奋斗! 因为真理是绝不会被击败的, 除非它不再是真理。”